• 首页
  • 参观
  • 展览
  • 科教
  • 信息
  • 典藏
  • 关于

四川博物院2021年度小小讲解员年终总结大会顺利召开

2022年1月15日上午,2021年度四川博物院小小讲解员年终总结大会在学术报告厅进行。副院长钟玲、公众服务部副主任王瑞昌、周莉娟、王俐俐,志愿者组成员以及全体小小讲解员及家长代表参加,会议由公众服务部副主任王俐俐主持。会上王俐俐副主任首先对与会嘉宾、全新的志愿者组成员及助教老师进行了介绍,随后小小讲解员指导老师赵国美对小小讲解员2021年全年服务情况进行通报,再由小小讲解员指导老师赵曼琳对小小讲解员团队过去一年工作总结以及未来工作规划进行汇报,紧接着副院长钟玲与小小讲解员和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她强调小小讲解员这一项教育活动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学以致用的关键,并感谢小小讲解员及家长们长期以来对团队的支持。最后副院长钟玲、公众服务部副主任王瑞昌、周莉娟一起为2021年服务达标的小小讲解员颁发聘书和纪念品。    小小讲解员培训项目是四川博物院教育活动的一大亮点,项目开办至今十余年的时间里已招收了15届,共计550余名未成年人在我院担任小小讲解员,他们为观众提供免费的

18

01-2022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博物馆学刊》由四川博物院主办,是一本具有鲜明特点的全国性学术出版物,旨在为全国文博界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平台。四川博物院现开展《博物馆学刊》(第九辑)学术论文征稿工作,收稿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30日。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同仁赐稿。一、本刊常设专栏1.历史文化研究2.民族民俗研究3.文物研究4.考古与文物5.文物保护研究6.博物馆学7.博物馆管理8.陈列展览9.文旅融合研究二、稿件要求1.每篇文章以5000字左右为宜,最长不超过10000字,并提供100-300字的摘要和3-8个关键词。2.文章所用图片请注明绘图者、摄影者,如引自其他书刊,请详细注明其来源,保证拥有图片的使用权。如因作者标注不明而引起的版权纠纷,责任由作者自行负责。图片资料要求清晰,JPG格式,请保证图片分辨率达到300×300DPI 以上,标明编号、名称、出处、时代等。图表需标明编号、名称、出处。3.本刊仅接收Word格式的电子文本。来稿时请详细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详细通

17

01-2022

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的情感世界

展览名称: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的情感世界主办单位:四川博物院展览日期:2022年1月16日——2022年4月17日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临展4厅(三楼)《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的情感世界》将于2022年1月16日,在四川博物院临展4厅(三楼)开展。本展览将展出四川博物院馆藏的文俶、叶小鸾、马守真、吴绡、柳如是、黄媛介与李因七位明末清初女性画家的作品,同时辅以相关文物、文献、史料,以呈现在那个年代女性画家的际遇、情感与思考。回溯历史,女性的身影常常掩藏于从属和尊卑关系的帘纱之后。女性画家很难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徒留“丹青之在闺秀,多隐而弗彰”的感慨。明清之际随着文化风气的兴盛,女性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才使得一批女子的才情“被看见”。笔墨丹青就像一面镜子,她们通过绘画映照出自然万物,也照映出自己的情感世界。明·梅花扇面 柳如是 明·花鸟扇面 李因明·孤燕海棠扇面 吴绡明·山水扇面 黄媛介展厅照片:

16

01-2022

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的情感世界

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的情感世界

16

01-2022

“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系列学术讲座圆满收官

“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系列学术讲座圆满收官2022年1月14日、1月19日晚,“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五讲、第六讲如期上线。四川博物院诚挚地邀请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兼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与实验研究中心刘煜研究员,为广大线上观众带来两场讲座:《漫谈楚文化:青铜时代长江文化交流与融合》和《匠心天工:黄河及长江流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讲座分别由四川博物院谢丹副院长和钟玲副院长主持。第五讲中,方勤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楚文化的时空范围。他认为,楚文化是楚先民在长达800年间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是青铜时代长江流域的杰出代表与集大成者。随后,方勤研究员主要从先楚文明和楚文化两个大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先楚文化时期,该区域就受到来自中原二里头文化和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等的影响;该区域文化也影响到了其他地区,如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人像,其纵目、大口、垂耳、鹰钩鼻、獠牙等造型,就被后

14

01-2022

上一页 下一页
到第
共4181条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820号

蜀ICP备130254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