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参观
  • 展览
  • 科教
  • 信息
  • 典藏
  • 关于

南齐永明无量寿佛石造像碑

一级现存四块残碑,分别为正面主尊部分一块,左侧面两块、右侧面一块。正面主龛内高浮雕一弥勒佛坐像,高肉髻,着褒衣博带式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面形方圆,秀骨清像,一派魏晋风度;须弥座下有十余列铭文,仅见"比丘法周"、"比丘法爱"。 碑左侧经拼接由两块石条组成,上石条从上至下依次刻,并列两个小龛、一个小龛、铭文、一尊菩萨像、一个小龛,阴刻铭文为6行,共117字。下石条上端阴刻铭文1行、一尊菩萨像、一小龛,龛下浮雕起伏的山峦。右侧只存一石条,从上至下分别为两个并列小龛、一小龛、一尊小立像、一尊菩萨立像。左侧阴刻铭文2行。碑背面高浮雕一无量寿佛跣足立于圆台上,腿部衣纹残。磨光高肉髻,宽额,脸形扁平,细眉弯眉,两眼微闭,上下眼脸清晰,目视前下方,嘴角微上扬,呈微笑状,未雕出双耳。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手势与正面坐佛相同,头右侧上方题刻"无量寿佛"四字。

08

11-2022

南朝梁普通四年康胜造释迦背屏式石造像

一级青砂石,质地疏松,表面风化,主尊佛头处开裂。圆雕背屏式造像,正面浮雕一佛四菩萨四弟子二天王。座下一排伎乐。背面上部浮雕礼佛图和经变故事图,下部为长方形碑状题记,题记为竖11行65字。龛的两面镌刻有天王像和力士像。

08

11-2022

五代后蜀残“诗经•周颂鲁颂”石经

一级砂石,石经为碑的下段,两面刻,正书阴文。内容系诗经,一面为《周颂》,残存十行,经文大字51,注文144,另一面《鲁颂》,经文大字59,注文110。

08

11-2022

新石器时期人面形玉佩

一级器作扁平体,呈椭圆形,为黑色玉人面。石质细腻,轮廓打磨细致有光泽。正、反两面均采用夸张浮雕手法,雕凿出人面形。面部作正视状,鼻梁挺直,双目为圆圈形,撅嘴,无耳,外有阴线刻瓜子形人头轮廓,顶端有两个椭圆形小穿孔。

08

11-2022

商代青玉大牙璋

一级整器呈窄长条形,微向一侧屈折,两面扁平,中部微弧拱,两侧楞边圆滑。在器身下端与柄之间有阑,在阑两侧边施刻大小与规整的扉牙,并且左右两两相对,排列密集而工整,极具装饰性,显示了古人高超的工艺技术。牙璋是龙山时代至二里头文化时期代表性的重要玉器,起源于黄河流域,盛行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到了商周时期玉牙璋在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得到了发展,为古蜀时期的礼器之一。

08

11-2022

上一页 下一页
到第
共4297条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820号

蜀ICP备13025498号-1